茂医专家说丨中风还有“假”?出现这些症状要学会判断
饥饿、发抖、出汗、心慌、焦虑、头痛,甚至晕厥......谈到低血糖发作,大家都不陌生,但今年65岁的王叔(化名)在低血糖发作时却出现了极其类似中风的症状。
“下午起床的时候就开始口齿不清,半边嘴巴不受控制地歪向一边的,跟我们无法正常对答了,人看起来昏昏沉沉的,”家属告诉茂名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和神经内科一区的医护人员,“他其实以前也有低血糖发作的毛病,我们也并不是不了解,但这次的症状实在是太像中风了,我们根本没往低血糖方面想就赶紧送医......”入院后,接诊专家团队详细结合王叔的病史及身体情况,结合初步检查结果,考虑是“类卒中”低血糖综合征,并为王叔进行及时补糖对症处理,王叔身上的“类卒中”症状在短时间内消失了。
“脑卒中原来还有‘假’!”王叔和家属虚惊一场。
王叔的情况其实在急诊和神经内科接诊的患者中也并不少见,患者往往出现突发单侧肢体瘫痪伴或不伴有意识改变等症状,不少患者与家属往往将其误认为脑卒中。“类卒中”低血糖综合征在低血糖人群中是否常见?哪些人更容易患“类卒中”低血糖?在出现类似的疑似中风症状时在家第一时间能做些什么?茂医专家为大家解答↓
“类卒中”低血糖综合症是否常见?哪些人更容易患“类卒中”低血糖综合症?
“类卒中”又称为“假性卒中”,在临床实际中并不少见,除了低血糖综合症外,常见的“类卒中”疾病还有癫痫、偏头痛和其他头痛疾病、脑部肿瘤、败血症、功能性疾病等。
“类卒中”低血糖综合症实际上是一种较为严重的低血糖发作情形,如不尽快对症处理,时间久了易形成血栓、造成心脏及大脑的缺血缺氧,导致不可估量的伤害。“类卒中”低血糖综合症常发生在老年人、老年糖尿病患者或长期频繁低血糖的患者身上,这类人群要尤其注意生活规律、定时定量进食,并加强血糖监测。
出现疑似中风症状时在家第一时间能做些什么?
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肝功能和肾功能减退者、有严重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者、应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治疗者以低血糖频繁发作人群在出现疑似中风症状时,应第一时间测量血糖,如血糖低于5 mmol/L(90 mg/ml),考虑为“类卒中”低血糖综合症。此时,立刻服用白糖、糖块、糖水、蜂蜜、葡萄糖片等升糖指数高、易被肠道消化的补糖食品,如进行以上对症处理后15分钟内症状没有消失,血糖仍旧维持较低水平或发生意识模糊、昏迷等症状应立即送医。糖尿病患者需要尤其注意,在上述对症处理后如血糖超过正常值,1小时后才能进餐并增加食用一份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加餐,以免血糖再次下降。
此文转载自2023年5月22日,茂名市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服务号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